弘扬先进致敬榜样哈电70年功勋人物

2021-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哈电建立70周年。哈电7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电装备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70年来,一代又一代哈电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奋发图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这一进程中,哈电涌现出一大批忠诚于党、扎根企业、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赢得了广泛赞誉,谱写了“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华美乐章。

见贤思齐,蔚然成风。让我们以功勋人物为榜样,赓续传承家国情怀与长子担当,砥砺奋进续写哈电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俞炳元

原哈尔滨电机厂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

哈电70年“卓越功勋人物”

俞炳元(年5月19日—年12月12日),曾任哈尔滨电机厂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国水轮机设计研究方面的奠基人之一,在水轮机制造技术上有很深的造诣。

俞炳元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年至年赴美国摩根?史密斯公司学习水轮机设计。上世纪50年代,他主持了安装在四川下硐电站的中国第一台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该台机组的诞生,填补了新中国不能制造较大型发电机组的空白。随后他又主持了官厅、新安江、云峰、青铜峡和刘家峡等电站机组的设计工作。60年代初,他提议建立水轮机水力试验室,年我国第一座工业生产用水轮机试验基地投入运行,为工厂研制混流式、轴流转桨式、冲击式、斜流式和贯流式等各种类型的水轮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生献给祖国电力事业

俞炳元是原哈尔滨电机厂副总工程师,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在水轮机制造技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水电事业,工厂的干部和工人至今还怀念着他。

魂系祖国

俞炳元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闸北电厂任工务员,年5月任湖南祁阳新中工程公司工程师,年任昆明中央电器厂工程师。年9月,赴美国摩根?史密斯公司学习水轮机设计。

年4月,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俞炳元拒绝了国外一些工厂的高薪聘请,满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在上海中央电工厂任工程师。此期间他从云南到华中,为争取制造中国自己的水轮机,到处奔走呼号。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给他泼来的却是一瓢又一瓢的冷水,他的幻想终于破灭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新中国诞生了,彼时身在上海的俞炳元重新振奋精神,誓要把自己的才智奉献给新中国。

科技先锋

新中国刚刚建立,党和政府决定在东北三省进行重工业建设,并从祖国南方调集了大批技术专业人员支援东北地区建设。年春,俞炳元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定投身到条件艰苦的东北地区工作。他来到当时全国的重工业中心沈阳市。抗美援朝初期,他又随工厂北迁到哈尔滨电工四厂(后改为哈尔滨电机厂)任工程师。

水轮机设计组刚一建立,就接受了四川下硐电站单机容量为千瓦的水轮机设计任务。俞炳元任设计组长,他带领我们3名技术人员,主持设计了该机组。设计过程中,每个关键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克服了经验少、设备能力不足等许多难题。在他的带领下,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水轮机设计工作。在哈尔滨电机厂成功制造发电机后,新中国第一台单机容量千瓦水轮发电机终于试制成功!经检测,其性能与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此台机组的诞生,填补了我国还不能制造较大型发电机组的空白。这是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年,哈尔滨电机厂的大型水轮机厂房建成了,这为我国研制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厂此时接受了研制北京官厅水电站1万千瓦水轮机的任务。俞炳元带领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国外的技术资料,大胆改革创新,终于使该机组一次研制成功。这之后,俞炳元又先后主持了新安江、青铜峡、刘家峡等电站的水轮机设计工作。

50年代,我国还没建立水轮机水力试验室,设计资料完全依赖于外国。随着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这种依赖情况绝不能继续下去;否则不但得不到较高水平的技术资料,而且还会随时受到他人的制约。一个“年轻的”水轮机制造业,如果没有科研手段,作为发展的支柱,是无法前进的。俞炳元想到这些心急如焚,他多次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要求建立中国自己的水轮机科研基地。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60年代初期在哈尔滨电机厂大电机研究所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水轮机试验室,包括有水力试验台和结构试验场地。在创建试验室过程中,既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又注意吸收国外经验,取其所长,使我国第一批工业生产用水轮机试验基地于年投入运行,为我国水轮机科研大跨步前进创造了条件。

在年“拔白旗”运动、年反“左倾”运动中,俞炳元受到了不应有的冲击。他不但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认真地读马列、毛主席著作,并且取得很大收获。他的学习心得在当时的哈尔滨晚报上用很大篇幅进行了报道。这件事反映了他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党和人民也充分肯定了他的进步。不久,他光荣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学识渊博

俞炳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轮机专家,曾多次跟随周恩来总理去三门峡水电站考察,为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和制定技术政策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我国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部分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情况,极力主张水轮机多品种发展,并主持了冲击式、斜流式、混流式和贯流式等水轮机的科研、设计和制造工作。

俞炳元负责领导技术工作,具有远见卓识的才能。当我国的水轮机技术刚起步时,他的眼光已经盯在了大中型水轮机设计制造上;当云峰电站机组尚在设计的时候,他已经在研究刘家峡电站22.5万千瓦水轮机组的设计工作。年初,刘家峡22.5万千瓦水轮机刚刚完成设计工作,有同志提出搞3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俞炳元立刻预见到实现的可能性,他亲自到国家科委去争取试制任务,并获得批准。

俞炳元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再结合具体实际消化吸收。为吸收苏联水轮机制造的先进经验,他刻苦学习俄文,译有《水力透平》一书,校译《水轮机结构及零件计算》等书。但他又不迷信外国资料,当按国外资料制造的新安江水电站转轮汽蚀严重时,他积极组织分析研究,敢于突破束缚,大胆进行改型,终于设计出优于原型的转轮。

无私奉献

俞炳元的身体一直很瘦弱,而且有先天性疾病,但他从不把疾病放在心上,照常坚持工作,照常到电站去参加机组试运行和搞调查研究。他在班上谈工作,下班回家的路上谈的还是工作。有时谈的起劲连吃饭也忘记了。在文革那动荡的年代,俞炳元也受到冲击,尽管受到政治上的压力,他还是坚守岗位,抱病和同志们一讨论并落实支援阿尔巴尼亚和国内水轮机设计任务。此情此景,虽事隔多年但还犹如在眼前一样。

俞炳元生前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哈尔滨市第二届、第三届委员。国家科委水力电力成员、电工组水轮机分组副组长、哈尔滨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第一届中国透平锅炉学会理事。并先后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水力机械教研室主任、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水力机械教研室主任,还亲自授课,参与拟定教学大纲,为培养我国水轮机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

4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果,我们事业的每一块里程碑,都留有俞炳元同志坚实的脚印。他为我国水电制造业的创建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将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作者:王述羲方庆江,年9月发表于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十七辑《动力之光》,原文有删改)

编辑

夏曰滨

审核

富宏杰张弘

党史自习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纲领。每期一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uper-zone.com/xzsx/842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