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如山
2021/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风波中的“大连日本风情街”停业﹟
恩德如山
文/莫易
他指挥3万红军反击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4次围剿,取得完全胜利;他指挥4万八路军跟日本侵略者打了8年,把倭寇赶回了小岛;他指挥万解放军向国民党万军队发起总攻,仅仅三年,就取得了全国的解放;他指挥 大战16国联军,大败美英法列强。
是他,使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抬头挺胸的站起来了!
他是卓越的经济大师!
他接手的中国,千疮百孔、一穷二白。他带领中国人民用2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年的工业化里程;就为中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与国防工业体系。
他圆寂时,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三,直逼世界第二的西德;他圆寂时,国库里储备着亿斤粮食;他圆寂时,金库里储蓄着吨黄金和20亿美元外汇。
是他,为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是巍峨的政治巨人!
他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社会主义;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国际框架。
他在书房中接见世界超级大国的总统,在游泳池边接见另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主席。在那红火的年代,日本首相、英国女皇、法国总统、德国总理......潮水般地涌进他的书屋争相朝拜,许多国家元首因为没能受到他的接见而泪流满面、抱憾终身。
是他,让中国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美国总统尼克松问他的特长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我的特长是为人民服务。"
英国首相卡拉汉说:“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他无与伦比的证明。"
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开国领袖和世界人民的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
傍晚信步,在广场一隅听到几个人在争论"大米饭和白馍馍"。一方认为,现在有管饱管够的大米饭和白馍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另一方认为,现在的大米饭和白馍馍,是毛主席带来的。双方争得急赤白脸,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么,如今的"大米饭和白馍馍"究竟是谁带来的呢?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不胜数,而每一次起义,无不是由大饥荒引爆的。
有人要问了:"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辽阔,人口又不多,为什么还会闹饥荒?"
问得好!
因为答案非常简单——靠天吃饭。
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能收个二三百斤。一旦遇上洪涝干旱,往往颗粒无收。
没有收成,吃什么?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这是毛主席年在江西瑞金的时候,就提出过的著名论断。
年6—7月间,淮河流域连降大雨,中上游先后漫决,被淹农田达3万亩,受灾人口多万。毛主席在阅读华东局发来的灾情电报时,泪如泉涌。
8月5日深夜,毛主席给周恩来指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9月21日,又再次督促周恩来:“治淮开工日期,不宜久延,望督促早日勘测,早日作好计划,早日开工。”
年10月14日,毛主席发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并在决定中提出"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11月下旬,淮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治理工程先后动工。
年5月,在抗美援朝战事正紧的情况下,毛主席亲自批示,把两个原准备投入朝鲜战场的野战师集体转业,改编为水利一师和水利二师,开上治淮一线,直接担任佛子岭水库和薄山水库的建设攻坚任务。他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年的春、冬,苏北运河整修工程和苏北灌溉总渠先后完工,建成了一条长达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7月,淮河上游的石漫潍水库完工,可蓄洪水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9万亩。11月,高良涧进水闸和淮安支东分水闸先后开工。
年,淮河支流颖河上游的白沙水库和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开工兴建。
年,新沂河嶂山切岭、苏北导沂整沭、淮安杨庙穿运、三河闸、刘老涧节制闸等陆续开工或完成。安徽省以修筑淮北大堤为主,实施了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在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上修建涵闸防洪排涝工程;疏浚了西淝河、濉河等重要支流;完成了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等支流的水系调整和截源改道工程。
年,佛子岭水库完工,可蓄洪水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70多万亩,并可减轻淮河的洪水威胁。年淮河再次发生特大洪水,由于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作用,洪水东注黄海,南入长江,顺畅下泄,没有发生水患。年,淮河中游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拦河大坝建成,大坝全长米,坝高84米,大大增强了水库的蓄水能力。
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由此开始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
年,在视察黄河时,毛主席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对黄河的治理,毛主席亲自视察、亲自规化、亲自督导,进行了上自刘家峡、青铜峡,中经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终抵人民胜利渠、东平湖水库和大堤等一系列的水利建设工程。黄河干流上的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根除了洪灾,为沿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开发了水力发电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年汛前,在30万军民的奋战下,打响了治理长江的第一仗。毛主席亲自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荊江分洪工程的胜利!"仅仅75天,就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年特大洪水的考验。
年至年,全国水利建设热火朝天。
年,毛主席带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这段时间,北京还修建了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的怀柔水库和蓄水量1.44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市的生命之源。
年,海河拦河大坝合拢工程实施并竣工,把华北五条内河入海河道切断,使淡水不再流入大海,海水不再上溯内河。
年开工的三门峡截流工程,年截流成功。截流后,造成亿立方米的库容,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黄河从此再无发生过水患,同时还具有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功能,可灌溉农田万亩。
年,丹江口工程动工,拦河大坝长近2.5公里,坝高米,最大蓄水量亿立方米。两条引丹灌渠,年引水9亿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多万亩,年均发电40万千瓦时。
同期,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截流,大坝截流后,形成蓄水49亿立方米的水库,可灌溉农田万亩;黄河青铜峡集发电、灌溉、调节黄河水量于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合龙截流,工程建成后,既可控制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黄河凌汛,又形成了宁夏地区一个面积0万亩的灌溉网。
对三峡这一关系中华民族千年大计的建设,毛主席提出了"积极慎重,充分可靠"的方针。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后,毛主席从武汉返京,专门在火车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详细询问三峡工程规划设计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从年到年,在三峡建设酝酿过程中,毛主席六次召见林一山,了解各种细节。年3月,在三峡工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毛主席仍然始终强调,在决策上要充分听取、分析、吸收不同的意见,避免片面性和决策失误。
年至年,全国水利建设如火如荼。
酝酿于年的红旗渠,年开工,年完成。河南省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开凿出一条河道,共削平座山头,斩断座山崖,凿通个隧洞,架设座渡漕,动用土石方万立方米。全渠由总干渠、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干渠长70.6公里,加上各支渠,总长度达公里,灌溉面积扩大60万亩,从此结束了林县缺水的历史。
海河治理工程,修筑防洪大堤公里,修建大小型水库80多座,总库容达多亿立方米,使海河的排洪力提高十多倍。横跨皖豫两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年施工,年竣工,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的大型水利工程,使安徽西北部十多个县的多万亩土地得以灌溉。
年,横贯豫、皖、苏三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开挖新汴河、治理沱河的工程竣工;河北省治理大清河中下游工程竣工。
年,四川省都江堰灌溉渠系改造工程完成;海河水系工程之一的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污河工程完工。
年,福建晋江山美水库竣工,建成后可蓄水3.9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60多万亩。年,河北省潘家口水库开工。
年,内蒙古自治区哈素海灌区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可灌溉农田29万亩;湖北省黄龙滩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水库库容12.28亿立方米,水电站年发电量7.59亿千瓦时;湖南省的欧阳海水库、双牌水库双双竣工。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暴雨则洪。
毛主席领导的水利建设,不仅对淮河、黄河、长江、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大大小小的江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还建成了8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建成了多处万亩以上的灌区,建成了多万口集蓄洪、灌溉、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山塘、坝塘。
到年,新中国治水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水利建设的预定目标基本实现。由此,肆意妄为的江河洪水形成了由人控制、服从人的设计和利用的格局,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变水害为水利的前程业已开启。神州大地亿万公倾耕地的肌体布满了奔腾不止、川流不息的血脉,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历史一去不返。
在没有机械可用的年代,仅凭铁锹、镐头、箥箕、扁担、石滚、夯砣、铁锤、钢钎、独轮车,短短二十六年就建成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江河防洪、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的工程体系,这个世界谁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只有毛主席的人民战争和人民公社。
如果没有毛主席建成的水利网,那现在的品种优良化、生产机械化、培育化肥化,又有何用?
靠天吃饭,能丰收吗?
遇上干旱洪涝,有收成吗?
这里歉收,那里绝收,又哪来的大米饭和白馍馍?
别说钱多进口。
中国恰恰是当今世界第一产粮大国。
且不说当前全世界每天都有8亿多人在挨饿,就算没人挨饿,当14亿人都张口的时候,世界各国都加一起,也出不起这个口。
更何况大米饭和白馍馍还是第一战略物资。
某些国家卡脖子还来不及呢。
钱多,又有何用?!
年,西南地区罕见大旱,连得上天眷顾拥有六条水系大动脉和七座高原湖泊以及数不清的山地、高原、河谷、断陷盆地,仅靠雨水就能生产生活的彩云之南,也出现了河床干裂、庄稼绝收、人民生活窘迫的灾情。
对这场干旱带来的灾情灾象,国内媒体纷纷报道。
《新华网》:遵义市是贵州省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的矛盾不断积累,造成严重工程性缺水难题。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说,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
《东方早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水利建设被忽视,一部分建好的水库和灌溉系统由于缺乏管理与资金投入而荒废;再加上市场化改革后,水利设施承包者短期逐利行为严重,导致年以来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成灾率不断上升、抗旱和抗洪能力不断下降,全国大面积的耕地重新回到靠天吃饭的历史。
《羊城晚报》:广大农村的水利工程多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前,“吃毛主席的老本”;新修项目虽有国家资金支持,但地方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村民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修建小水利成本高、收益低。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也表示:“70%的投资是投到为城市服务,或者是电力设备上,我们很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水利建设。”
"吃毛主席的老本"。
一语中的。
要不是毛主席搞了那么多水利建设,遇上洪涝干旱,农业还能丰收吗?
农业不丰收,还有管饱管够的大米饭和白馍馍吗?
不但没有大米饭和白馍馍,连水都没得喝。
为城市供水的水库,百分之百都是毛主席时代建成的。
至此,大米饭和白馍馍究竟是谁带来的,不言而喻!
老一辈心里有杆秤,年青人心里也该有杆秤。
仅说吃饭,毛主席就恩德如山。
生而为人,得感恩怀德。那些否定、污蔑、抹黑毛主席的卑鄙小人,都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文/莫易
图片视频选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编辑制作/竹林岛主
红
旗
文
献
翠湖竹林岛感谢您的支持